辛育龄:无影灯下不老松(2)

来源:电化学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年06月10日 11:02:38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辛育龄教授还是那样忙。记者下午六点半往他家里打电话他还没回家,家里人说他经常是七点以后才下班。记者问辛教授: “记得二十年前采访您时,您

辛育龄教授还是那样忙。记者下午六点半往他家里打电话他还没回家,家里人说他经常是七点以后才下班。记者问辛教授: “记得二十年前采访您时,您说为了在手术台上有足够的体力和耐力,您经常练长跑。现在您还坚持跑步吗?”辛教授笑着说:“长跑是跑不动了,还能长走,星期天还想去爬爬山。”记者问:“您的手术刀就还打算用多久?”辛教授说:“我当然希望永远也不放下,好给病人多解决点问题。岁数不饶人,明年,八十岁以后,可能该封刀了。”记者觉得这个问题问得有些“残酷”,赶快往回“找”:“您的身体这么好,恐怕想封刀也封不了。听说您现在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,双休日也不休息,依然在办公室里写东西。为什么还搞得这么紧张?”辛教授说:“很简单,有生的时间屈指可数了,我想尽力多写些东西留做纪念吧。趁精神体力还行,抓紧把我的一些经验撰写成文,以利后人参考。此外,还有许多病人来信,我是每信必复的。”

1951年8月,国家派辛育龄去苏联学习,在苏联医科院结核病研究所,跟鲍古士教授手下当研究生。那时候,治疗肺结核的药物很少,对付肺结核的通用办法就是“萎陷法”:即采用胸廓改形术或做骨膜填球术。古老的胸廓改形术要切掉多根肋骨,使胸壁塌陷而造成畸形,病人难于接受。填球术是开胸后将一个乒乓球填塞在肋骨下面,让它压迫病肺,强迫病肺休息。这方法虽然有效、又不招致畸形,但乒乓球是异物,时间久了就会造成感染,还得掏出来。苏联人试用一种人体可吸收的海绵代替乒乓球。这种海绵是从牛血浆里提取的,造价太高,难以推广。较为先进的是肺切除根治肺结核法,当时在西方国家已经问世了,在苏联则刚开始用于临床。辛育龄很想把这个手术方法学到手。到1954年,辛育龄就完成了他的实验论文并在苏联获得了副博士学位。按说,他可以打道回国了,但他不甘心,他看重的不是学位。他希望获得更多上手术台的机会,掌握肺切除技术,好回国去把胸外科创办起来。

十多年来,辛教授办了一百多期培训班,培养了两千多人。目前全国有上千家医院在使用电化学疗法,治疗了上万个病人,至少有七千多的癌症患者的症状得到了缓解和改善。1992年,辛育龄教授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国际研讨会,第一次把中国医学专家治癌的新方法介绍给了世界,并发起成立了国际电化学治癌学会。辛教授把正会长的名誉让给了欧登斯强姆,自己当副会长。此后,国际研讨会又开了四次,辛教授先后到美国、德国、波兰、泰国、澳大利亚、日本、韩国及中国的台湾地区讲学,把电化学治癌的方法,传授给世界各地的外科医生。

6月初的一个下午,我在中日友好医院见到了年近八旬的辛育龄教授。他腰不弯、背不驼,白发也不多,身材还是那样不胖不瘦。他的办公室里堆满了各种病例、资料。他说他下周还有一个手术,为一个女患者治疗血管瘤。真让人难以想象,79岁高龄了还能给人做手术?辛教授笑了:“谁让我身体好呢?”他说他只要摘下近视镜、换上花镜,动起手术来不减当年。

什么时候再去采访一次辛育龄教授,是我二十年来的一桩心事。

20年前的1980年暑假,我在《北京晚报》实习时,采访过辛教授。当时他是北京市结核病和胸部肿瘤研究所副所长。我到达研究所时,辛教授正在给病人做手术。我一直等到下午两点,辛教授才出了手术室。他来到食堂,买了个馒头和一个菜,就在饭厅里边吃边和我聊。辛教授吃完了,又领我去参观了他们的动物实验室。当时辛教授已经59岁了,还给人做开胸手术,而且一个手术五六个小时下来全无倦意,他的体力之好令我感到惊讶。等我了解到辛教授的经历时,我对这位革命老前辈更加崇敬了:他1938年参加八路军,1939年入党;同年在冀中反“扫荡”战斗中,他随同白求恩医疗队工作了三个月。白求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,深深影响了他,多年来他以白求恩为榜样,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。他生活简朴,平易近人。他们当时正在探索肺移植,一只换了肺的小狗,已经活了八十多天!我这个记者当初太嫩,可写的东西一多,反而不知该写什么、该怎么写了。偏偏肺移植的稿子被日报抢先发了,我什么也没写出来!

1985年,辛教授卸下院长职务之后,便全身心投入到电化学治癌的研究上去了。辛教授在查寻世界上有无研究同一课题的人时,发现了一个瑞典人,他叫欧登斯强姆。此人已在研究用直流电治疗肺癌。还有一位奥地利的彼克医生,用直流电治疗皮肤癌和乳腺癌,但他们没有临床机会,治疗的病例很少。在辛教授积累了成百上千病例时,欧登斯强姆只做了二十几个病人。但他用的仪器比我们自己研制的体积小、功能齐全。辛教授与欧登斯强姆取得了联系,并通过与他的合作,改进了我们的仪器。1990年,卫生部正式批准在临床上使用电化学治疗肿瘤的新方法。辛教授用这个方法,治疗了许多不能再做手术或不能使用放疗、化疗的癌症患者,延长了他们的生命。一个晚期食道癌患者,由于吞咽困难不能进食,身体极度虚弱,禁不起手术,也无法进行放疗和化疗。辛教授将两个电极装在一根胶管上,让病人吞进食道,电流直接作用到癌变部位,将肿瘤杀灭,解除了梗阻。两周以后,病人能吃东西了。辛教授说,只要能进食,病人的状况就可以得到改善,那时,该化疗就可以化疗、该手术可以手术了。辛教授在治疗恶性肿瘤时发现,电化学有很强的止血作用,用于治疗血管瘤效果比较理想。天津市一个十四岁的少女,右面部长了一个巨大血管瘤,颜面严重畸形,令人目不忍睹。辛教授亲自上手术台,用电针为小姑娘去掉了血管瘤。

文章来源:《电化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dhx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0610/1030.html



上一篇:央媒看武汉|我国科研团队取得场效应储能芯片研
下一篇:英杰电气(300820.SZ):拟投建新能源充电桩专业制造

电化学投稿 | 电化学编辑部| 电化学版面费 | 电化学论文发表 | 电化学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电化学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